当前位置:便民生活网 > 网站新闻 > 新闻频道 >  最美修车人,义务修车40年

最美修车人,义务修车40年

发布时间:2013-09-13 11:25:57   来源:半岛网-半岛都市报  浏览:   【】【】【
记者走近林家村镇赵炳由老人,一探他的好人事迹。

    

    在林家村镇小河北村有一位朴实的农民,他为四邻八乡的村民义务修车四十载,却不图任何回报。他,就是林家村镇小河北村的义务修车工赵炳由。

    记者带您走近最美修车人赵炳由。

    修车40载,从不收一分钱

    记者走进林家村镇小河北村,映入记者眼帘的基本都是整齐的大瓦房,更有二层小楼屹立其中。而赵炳由一家却还住在1979年建成的茅草屋内,窄小的空间、老式的家具,每一件都印证了老人的过去。踏进赵炳由家中,在这个简陋的大院中,修车人赵炳由亲切地接受了记者的采访。

    赵炳由告诉记者,他今年65岁,1970年,他入伍当过三年兵。因为在一次打山洞的过程中腰部受伤,回到本村工作。1975年,赵炳由学习了农机修理技术,成为当时为数不多的农机修理工。

    老人说,此后的将近四十年里,赵炳由一直把修车当做一份事业来干,积累了丰富的修车经验。不管谁家的农用车坏了,他都会尽心尽力地去修,而且从来不收任何费用。有时候,走在大街上听到机械作业时的声音不对,不管认识与否,他也都会及时指出来。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,他更是毫不犹豫地钻到车底下进行维修。赵炳由的老伴说,有一次在村头,一个陌生人的车坏了,在路上动不了。他二话不说就趴到人家的车下面,排查车的故障来源,地上连东西都没有铺,等到车修好了,赵炳由就带着一手油污默默地离开了。

    小河北村社区居民张根说:“赵炳由在我们村修车技术那是没的说,不管亲戚还是十几里的外村,也不管麦收还是秋收时节,只要叫他一声他都去修,而且从来不收一分钱。”

    赵炳由对记者说:“我就这么点手艺,管谁修车都不要钱,也算是回报社会吧。”

    “表”不离手,陪伴他三十年

    赵炳由手里拿着的扭力表,是以前买的,这是用来上螺丝的。在上螺丝的时候,这个扭力表会使力平均。这也是赵炳由不离手的重要工具。赵炳由说,这是我的老伙计了,跟了我三十多载了,我跟它有很深的感情。

    修车是一个很脏的活。衣服上、手上经常会沾满汽油、柴油。赵炳由的老伴也常因此赌气不给他洗衣服,赵炳由则很坦然地说:“老伴不给洗衣服我就自己洗,但是别人坏了车我就必须修。”

    赵炳由的老伴孔祥香告诉记者说:“年轻的时候为了修车的事没少和他吵架 ,老伴被人叫去修车,很多农活都是我自己拾掇。有时候赵炳由还在地里掰玉米,邻居坏了车来叫,赵炳由也是毫不犹豫地扔下地里的活就走,留下我一个人对着庄稼发愁,有时候急得我自己哭。看看别人家全家子一起忙农活,回去我就和他吵架,他就说人家农机坏了非常急,不能耽误了人家使用。”

    家境清贫,够吃够喝就行

    他有两个女儿也都已经出嫁了,三亩半地是家里的主要收入。赵炳由的腰部受过伤不能干重体力活,所以老伴也出去打点零工贴补家用。二女儿上大学时是家里最困难的时候,学费全靠借。债务也只能等到田地里的粮食丰收后才能还上。即便是这样,赵炳由修车也从来不收钱。

    赵炳由很满足于现在的生活。他对记者说,困难的时候都过去了。我就两个女儿,现在都出嫁了,不用盖房子,赚钱也没有用处,够吃够喝就行了。

    修车上瘾,有人说他是“傻子”

    由于年轻时候的工作环境基本处于机器轰隆的状态中,赵炳由稍稍有点儿职业病,左耳有点耳聋,交流起来稍微有点困难 。老伴说,平时耳朵不灵光,但是有人找他修车是不用说第二遍的。一听到谁家车坏了就耳不聋腰不疼了。

    老伴说,现在老了也看开了,不跟他一般见识。年轻的时候没少为这件事吵架。家里的玉米小麦从来都是最后一个收回家的。那时候没有收割机,都是手工镰刀割麦子,很多时候麦子没割完,麦粒就落了一地。

    虽然是这样,村子里还是有很多不能理解赵炳由的人。过硬的修车技术,如果开一家修车铺,家里的境遇肯定要比现在好很多吧。所以,背地里,赵炳由也获得了一个“傻子”的称号。赵炳由也不恼:“傻子就傻子吧,我现在很自豪,不愧对‘为人民服务’这几个字。”

    三秋快到了,赵炳由又开始忙了起来。现在手头已经有六七辆车等着去修了。赵炳由对记者说:“只要我能动弹,我就会一直修下去,修车对我来说,是一种乐趣。”

     记者 王清凯

责任编辑:小云
相关评论我来说两句
快速搜索 :